這兩天,各地時令水果、特色水產等紛紛上市。這些優質的農產品,往往都離不開當地的王牌產業。近年來,江蘇各地因地制宜,布局了一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項目,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上跑出了魚米之鄉的"加速度"。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龍蝦里面跑。眼下,正是小龍蝦上市時節,宿遷沭陽隴集鎮的稻蝦藕蝦套養基地里,養殖戶正忙著收獲個大體肥的小龍蝦。隴集鎮位于沭陽西南崗,以前經濟薄弱,為了富民增收,當地開啟了稻蝦、藕蝦套養的特色農業之路。通過把水稻、水產兩個農業產業有機結合,進行資源循環利用,減少了農藥用量,實現了一水雙用,一田雙收的良好效益。
養殖戶李權威告訴記者,“藕蝦套養5月底就結束了,下面連著就是稻蝦套養,對農民來說,是一個雙重的收益,一季稻一季藕,還有小龍蝦?!?/p>
目前該基地發揮聚合作用,成方連片約1萬畝,帶動當地2000余人就業,年產值達8000萬元。依托資源稟賦,近年來,江蘇各地因地制宜,圍繞精品蔬菜、應時鮮果、花卉苗木等,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打造地方特色產業。
在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的同時,各地還緊貼市場需求,發展精品民宿、休閑采摘、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讓傳統農業生產從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服務""賣體驗"轉變,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對此,蘇州震澤濕地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錢志敏深有感觸,“我們已打造5分鐘農文旅休閑圈,往北可以去品鑒咖啡,往東可以去坐小火車、游船、垂釣龍蝦,往西5分鐘,可以去住民宿?!被窗彩谢搓巺^馬頭鎮太山村百香果園負責人楊英輝也實打實地看到了農旅融合的效益,“周末每天采摘的接待量在3000到5000人左右,一年的總用工在2000人(次)左右,給鄉親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人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p>
從陽澄湖大閘蟹,到南京鹽水鴨;從東臺西瓜到馬莊香包……近年來,全省已培育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85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86個,一大批"蘇"字號優質農產品,從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走入城市,走出江蘇。與此同時,依托優質農產品,"春賞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四季可游的美麗江蘇也成為各方游客頻頻打卡的網紅目的地。
對此,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志明認為,“農業產業的發展對于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江蘇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有了比較良好的基礎,將來我認為要提高它的組織化程度,鼓勵發展家庭農場,鼓勵合作社,解決小農戶解決不了的銷售問題、技術問題。第二個要品牌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p>
?。▉碓矗航K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鄭偉 郝朦 編輯/趙夢琰)
- 熱點
- 2022-05-30 08:03:01
- 熱點
- 2022-05-30 20:21:20
- 熱點
- 2022-05-30 20:20:17
- 熱點
- 2022-05-30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