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hhpxr"></address><address id="hhpxr"><nobr id="hhpxr"></nobr></address>
<noframes id="hhpxr"><address id="hhpxr"><nobr id="hhpxr"></nobr></address>

<noframes id="hhpxr">
返回
頂部
Jk制服爆乳裸体自慰流白浆

<address id="hhpxr"></address><address id="hhpxr"><nobr id="hhpxr"></nobr></address>
<noframes id="hhpxr"><address id="hhpxr"><nobr id="hhpxr"></nobr></address>

<noframes id="hhpxr">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北平村抗旱記

   新華社長沙8月19日電 題:北平村抗旱記

  新華社記者張格

  燥熱的日子里,卓尚勇已經好一陣子沒睡過一個舒坦覺。持續的晴熱高溫天氣造成的干旱,讓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作為湖南省慈利縣東岳觀鎮北平村黨總支書記,卓尚勇看到村里幾千畝農作物受到旱情影響,心里很不是滋味。連日暴曬后,一些橘樹、茶樹、棉花的葉片已被曬得焦脆,輕輕一碰,萎蔫的葉片便掉落一地。

  今年7月以來,慈利縣持續晴熱無雨,全縣達到氣象干旱特旱等級。當地氣象部門負責人最近表示,目前慈利縣高溫仍在繼續并有發展加強趨勢。

  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里合作社從2018年起陸續種植了近2000畝柑橘、1400畝茶葉、1200畝棉花……現在這些農作物正經受嚴峻考驗。

  “等產業發展起來,我們將來還要走農旅融合的路子,讓村民吃上‘生態飯’‘旅游飯’哩?!焙鲜D聯駐北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劉偉東說,“要是這些作物旱死了,那前面幾年的功夫就全白費了!”



  8月17日,北平村村民在橘園澆水。新華社記者張格 攝

  怎么辦?北平村立即行動起來,生產自救。

  好在村里前些年為了發展產業挖好了水塘、修好了機耕路,近半個月以來,村里調來的幾臺灑水車能不間斷地從山塘取水,再直接送到橘園、茶園和棉花地里。

  每天上午和下午避開最烈的日頭,村里的黨員干部、合作社員工和村民一起,戴上草帽、披上汗巾,多人一組,把長長的水管扛在肩頭,深入田間不停地給作物澆水。



  8月17日,北平村村民在茶園澆水。新華社記者張格 攝

  看著干涸的地塊“喝”下這來之不易的“甘霖”,72歲村民卓志玉說:“雖然我年紀大了,但也想盡點力,幫忙澆澆水,減少損失!”

  村干部擔心,倘若干旱形勢持續,人工澆水的速度跟不上,各類作物仍岌岌可危。光自救還不夠,縣、鎮兩級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后,安排專人來北平村實地調研,解決農業用水問題。

  青翠蔥蘢、長勢喜人的水稻給了大家啟發——得益于村里前不久鋪設的“節水灌溉管道”,每一丘稻田都設有一個出水口,只要打開水龍頭,水流就能直抵稻田,方便且節水。



  北平村水稻田里,“節水灌溉管道”的水龍頭打開后,灌溉用水源源不斷注入農田。新華社記者張格 攝

  大家覺得,現在村里已經有了水管主管這一“主動脈”,只要再鋪設一些充當“毛細血管”的水管,延伸到各塊田地,灌溉難題就能得到解決。最近,在多方支持下,加起來近5萬米長的灌溉用水管進了村。

  工人們開始如火如荼地鋪設水管。水源山塘旁,供電所專門為大功率的抽水設備安裝了新電表。卓尚勇說,過不了幾天,水管就能遍布全村農業用地,到時不用再靠灑水車取水送水,灌溉將更省時省力?!斑@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大家齊心協力,我們也有了抗旱的信心和底氣!”

  東岳觀鎮黨委書記王汝翠說,鎮里正在加緊修復灌溉設施、調度抗旱物資、維護灑水裝備等,全力引水抗旱保灌,“在做好群眾飲水安全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會盡全力管好、用好水,將農作物的損失降到最低?!?/p>

(編輯 高淼)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